北斗分為北斗一號和北斗二號兩個頻率。
北斗一號上傳信號使用L頻段,頻率為1610一1626.5MHz,(L波段)。
下傳信號則為S頻段,頻率為2483.5一2500MHz。(S波段)。
第二階段中心頻段
B1:1561.098
B2:1207.14
B3:1268.52
第三階段
B1:1575.42
B2:1191.795
B3:1268.52
北斗二號
B1:1559.052~1591.788MHz
B2:1166.22~1217.37MHz
B3:1250.618~1286.423MHz
規格
整機工作重量(kg)3260
鏟斗容量(m3)0.1
動臂長度(mm)2500
斗桿長度(mm)1250
原產地山東煙臺
噸位(噸)3
動力傳統動力
鏟斗反鏟
廠商合資/進口
動力傳統動力
性能
鏟斗挖掘力(kN)22.6
斗桿挖掘力(kN)14.9
動力系統
發動機型號洋馬
額定功率(kw/rpm)18/1950
液壓系統
主泵類型變量軸向柱賽泵
主泵最大流量(l/min)37×2
行走液壓回路(Mpa)20
回轉液壓回路(Mpa)15.7
控制液壓回路(Mpa)20
主體尺寸
運輸總長度(mm)5010
運輸總寬度(mm)1410
運輸總高度(mm)2375
駕駛室全高(mm)2340
履帶接地長度(mm)1650
履帶板寬度(mm)300
履帶軌距(mm)1200
最小離地間隙(mm)290
后端回轉半徑(mm)1400
作業范圍
最大挖掘半徑(mm)5120
停機面最大挖掘半徑(mm)4945
最大挖掘深度(mm)3125
最大挖掘高度(mm)4950
最大卸載高度(mm)3465
最大垂直挖掘深度(mm)2298
推土板寬度×高度(mm)1525*340
北斗衛星導航通信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一代北斗衛星定位原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活躍的雙向測距二維導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統用于計算并向用戶提供三維定位數據。全球定位系統是被動偽碼單向測距三維導航。用戶設備獨立地解決自己三維位置數據。北斗一號的工作原理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用戶在定位時失去了無線電隱蔽性,這在軍事上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設備必須包括變送器,因此在體積、重量、價格和功耗方面是不利的。
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空間段的衛星接收地面運輸和控制系統向上注入的導航電文和參數,并不斷向地面用戶發送衛星導航信號。用戶收到至少4個衛星信號后,進行偽距測量和定位計算,最終獲得定位結果。同時,為了保持地面運輸和控制系統各站之間以及地面站與衛星之間的時間同步,地面站之間以及衛星與地面站之間的時間同步是通過觀測和處理站與衛星之間的時間比較來完成的。分布在陸地上的監測站負責監測其可視范圍內的衛星,收集各種觀測數據并將其發送到主控站。主控站完成衛星軌道的精確確定和其他導航參數的確定,廣域差分信息和完整性信息處理,形成上行注入導航電文和參數。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經過19年的發展,雖然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仍然是一個區域性衛星導航系統,但其服務面積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大得多,并具有連續實時三維定位和測速能力。授權服務在增強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RDSS功能和信號功率增強服務。目前,衛星導航定位的應用范圍和行業不斷擴大,全國衛星導航應用市場規模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長。該系統已應用于測繪、漁業、交通、電信、水利、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國家安全等多個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地震救災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