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國電動汽車及能源公司,產銷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及儲能設備。總部位于帕洛阿托.2003年7月1日,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2004年埃隆·馬斯克進入公司并領導了A輪融資。
2017年6月22日,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簽訂了在華建廠協議,特斯拉落戶上海臨港開發區。
有人說政府此舉是為了刺激國內的新能源車企,讓他們以此來奮發圖強,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真是這樣嗎?
我個人認為肯定不是。如果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免除關稅即可,不用這么大費周章。
我們知道在引進特斯拉之前,進入國內的外國車企比如奔馳、寶馬都是以中外合資的形式出現,外資不能獨資控股,中方必須占股50%以上。
而我們為了引進特斯拉,給出了非常優惠的條件。
——同意讓他們100%獨資控股
——劃了1290畝土地供他們使用
——租金只有市場價的十分之一
——提供了100億年利率只有3.9%的貸款
而且就因為特斯拉在上海建廠,直接導致上海本土新能源汽車企業蔚來汽車在上海建廠的計劃泡湯。花這么大的代價,把特拉斯給求進來,究竟是為了什么?
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引進特斯拉時我們提出的附加條件,也許就慢慢的就明白了。
——我們要求特斯拉在5年內完成對上海超級工廠140多億元的投資
——同時還必須在2023年后每年上繳利潤22.3億以上
——三年內完成配件國產化率100%有人又會說,這算啥?特拉斯完成多少億的工廠投資,也帶動不了多少就業機會呀,因為它是一家高度自動化的企業,根本就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22.3億的稅收對于上海市來說,也不是特別高,通過網上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早在2017年,上汽集團的納稅就已經900多億了,上海市百強企業里面的納稅平均數也有40多億。
前2點對于現階段的我們來說,確實不算啥。但是各位注意第3點:三年內完成配件國產化率100%。我們都知道特斯拉的供應鏈十分豪華,包括動力總成、電驅、充電、底盤、車身、中控導航、多媒體等等各種各樣的直接或者間接的供應商150家左右。這150家供應商除了向特斯拉供貨,還可以向國內的其他新能源汽車車企供貨,而這種規模效應和技術優勢以及完整的產業鏈形成后將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都無法比擬的。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以相關行業舉例。
10年前,國內自主生產智能手機領域還是一張白紙。當時的蘋果工廠來到中國,由富士康代工,直接在國內孵化了一條完整的手機產業鏈。就是靠著這條產業鏈,到了2019年Q2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占比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42%。剩下的才是美國、韓國、日本等瓜分。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規模之大,品種之多,全球第一。任何關于電子方面的問題,在這里都可以找到解決辦法。而它也正是依托于國內手機產業鏈開始慢慢發展壯大的。
珠海市1990年引進了佳能,因為其打印機業務的快速發展,讓珠海一下子冒出了616家打印耗材類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打印機耗材及零配件生產基地。從業人員占全球三分之一,珠海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打印機耗材”之都,并且被正式授牌。
1983年,我們第一家汽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成立到現在,其帶動的產業鏈已經讓我國連續10年產汽車產銷量世界第一。
所以,引進特斯拉,通過它完善、促進、壯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才是我們最看重的,也是我們想要的。這樣,我們才能以絕對的優勢,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站在行業巔峰。
可以
特斯拉可以上異地牌照。異地購車能異地上牌,異地買車后,需要確保4s店提供的材料是否齊全,比如汽車發票、車輛合格證、保養手冊等,這些東西都不能少,如果4s店沒有提供其中一個,將會影響新車后面上牌和保養。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