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下程序做:
1、質檢報告,可以根據原材料的成份,個人出具后蓋章簽名,也有一定的效力的2、也可以送去當地質量監督局,讓他們出具正式的報告的,不過這個是要收費的,具體費用根據檢測項目有區別的,可以具體去問問,一般每個縣都有這個單位的,或者是也可以送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也可以的。
1.總則
為保障外部來源的軟件在華為終端設備上具備良好的使用體驗,華為統一對第三方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下簡稱“應用”)及其下載渠道(含提供應用下載功能的第三方應用)在華為終端設備上的應用下載、安裝等行為進行檢測和管理。終端用戶開啟相關功能后,華為會在終端用戶下載、安裝應用或從下載渠道下載、安裝應用的過程中,依據檢測情況和風險嚴重程度進行相應的風險提示、免責聲明、下載或安裝限制、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等操作。
2.第三方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的質量檢測與安全審查標準
2.1兼容性要求
第三方應用必須通過在華為終端設備的兼容性要求,若應用未告知兼容性是否達標或出現以下不兼容情況,會在應用下載安裝過程中向用戶進行風險提示、用戶免責聲明和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
2.1.1應用頻繁出現崩潰。
2.1.2應用無法正常安裝、啟動、卸載。
2.1.3功能未實現或點擊后無響應或程序本身存在錯誤。
2.1.4應用顯示的圖像、文本和其他界面元素有明顯的失真、模糊或像素化。
2.1.5支持橫屏和豎屏方向的應用,出現在兩種方向展現時不具備相同的特征和操作或不具備同等功能。
2.2性能要求
第三方應用必須通過在華為終端設備的性能要求,若應用未告知性能是否達標或出現以下性能不達標的情況,會在應用下載安裝過程中向用戶進行風險提示、用戶免責聲明和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
2.2.1應用在冷啟動的時候未考慮用戶操作的響應速度,若加載時間超過1000毫秒,且在屏幕上未向用戶提供反饋(進度指示器或類似提示),則不滿足性能要求。
2.2.2應用在進行頁面或功能切換的時候未考慮用戶操作的響應速度,若加載時間超過500毫秒,則不滿足性能要求。
2.2.3應用未滿足良好用戶體驗,出現使用不流暢等現象。
2.2.4應用在運行時未充分考慮CPU占用是否過高或者異常,導致終端出現卡頓、ANR現象。
2.2.5應用在運行時為充分考慮內存占用是否過高或者異常,導致終端出現卡頓、ANR現象。
2.3功耗要求
第三方應用必須通過在華為終端設備的功耗要求,若應用未告知功耗是否達標或出現以下功耗不達標的情況,會在下載安裝過程中向用戶進行風險提示、用戶免責聲明和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
2.3.1應用轉入后臺時,有服務處于運行狀態(該服務與應用核心功能相關且必要的除外)。
2.3.2應用轉入后臺時,未主動釋放占用資源。
2.3.3應用轉入后臺后,私自啟動。
2.3.4應用轉入后臺時,有持鎖行為。
2.3.5應用轉入后臺時,占用系統資源(例如,藍牙,GPS等)。
2.4安全要求
第三方應用必須通過在華為終端設備的安全要求,若應用未告知安全是否達標或出現以下安全不達標的情況,會在下載安裝過程中向用戶進行風險提示、用戶免責聲明、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部分情況下會限制應用的下載或安裝:
2.4.1應用含有病毒木馬等侵害用戶的功能(包括代碼等可疑行為),并限制下載或安裝。
2.4.2應用含有惡意吸費行為,包括但不限于:未經用戶二次確認(即用戶需要對購買和支付分別進行一次確認)主動扣費、隱形扣費行為,未明確、明顯提示用戶(例如收費協議嵌套在應用引導頁內),以誤導方式實現用戶付費等。
2.4.3除支持核心功能而需要的最低級別權限外,應用擅自申請其他無關的權限。
2.4.4應用請求訪問與核心功能不相關的敏感數據(例如通訊錄或系統日志)或訪問用戶付費服務(例如:撥號器、短信或頻繁自動聯網)的權限。
2.4.5應用影響手機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安裝后自動修改系統默認配置且用戶無法修改,功能鍵失靈等。
2.4.6應用的簽名與華為應用市場貨架上檢測過的同包名應用不一致。
2.4.7同名應用因含有的支付、推送等SDK不同,或被第三方加固、重新打包或添加渠道號等差異化處理后,未在華為應用市場進行過安全檢測。
2.5穩定性要求
第三方應用必須通過在華為終端設備的穩定性要求,若應用未告知穩定性是否達標或出現以下穩定性不達標的情況,會在下載安裝過程中向用戶進行風險提示、用戶免責聲明和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
2.5.1應用在華為終端設備上出現崩潰、強制關閉、凍結或不正常運行現象。
2.5.2應用的版本不是最新穩定版本,或比華為應用市場貨架上檢測過的同包名應用版本低。
3.第三方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下載渠道的質量檢測與安全審查標準
3.1安全檢測
第三方應用下載渠道必須擁有完善的應用安全檢測機制,或與安全公司/機構的檢測合作證明,若應用下載渠道不滿足安全標準及要求或未告知是否滿足上述要求,華為會在用戶從該渠道下載或安裝應用過程中進行風險提示和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等操作。應用下載渠道的安全檢測機制需符合以下標準:
3.1.1渠道在架應用的自有安全檢測記錄可回溯,檢測通過率100%。
3.1.2渠道分發的應用在第三方安全檢測的問題檢出率低于2%。
3.1.3各終端廠商或應用安全檢測機構通報的風險與高危應用,在此渠道7日內下架處理率100%。
3.2兼容性檢測
第三方應用下載渠道擁有針對所有華為終端設備的應用兼容性檢測機制,或與應用適配檢測平臺的檢測合作證明,若應用下載渠道不滿足或未告知是否滿足上述要求,華為會在用戶從該渠道下載或安裝應用過程中進行風險提示和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等操作。應用下載渠道的兼容性檢測機制需符合以下標準:
3.2.1兼容性檢測范圍要求:華為主流系統版本至少一款,且需覆蓋華為發布的全部終端設備機型。
3.2.2兼容性檢測通過率要求:第三方應用下載渠道所分發應用整體兼容率80%及以上,其Top1000應用兼容率90%及以上。
3.2.3兼容性提示要求:對所有不兼容華為設備或系統的應用必須給出明顯的用戶提示。
3.3隱私保護
第三方應用下載渠道有針對應用下載功能的用戶隱私保護機制和用戶投訴處理機制,若應用下載渠道不滿足用戶隱私保護機制及投訴處理機制等要求或未告知是否滿足上述要求,華為會在用戶從該渠道下載或安裝應用過程中進行風險提示和華為應用市場已檢測版本安裝提醒等操作。應用下載渠道的用戶隱私保護機制需符合以下標準:
3.3.1具有明確的規定用戶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圍的規章制度。
3.3.2具有完善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和用戶數據監控與風險上報機制。
3.3.3用戶個人信息三方傳遞保密與評估制度。
應用下載渠道的用戶投訴處理機制需符合以下標準:
3.3.4有專門的應用下載功能用戶投訴受理部門和用戶投訴受理機制。
3.3.5有監督用戶投訴處理質量的機制。
3.3.6承擔因渠道提供的應用導致華為終端設備用戶投訴的服務成本,因此產生的終端設備損壞、換機等賠付方式同華為“三包”賠付方法。
有兩種,質量檢查報告有兩種書寫格式:表格式和調查報告式。
作用
質量檢查報告有如下作用:
1.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產品的質量情況,為反饋、調節和進行新的質量決策提供適
2.是全面推行質量管理,把好質量關,消除質量隱患,消除事故,確保生產和建設過程安全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3.是維護經濟合同,保護合同人或用戶利益的重要環節。
要下載質檢報告的電子版,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登錄相關平臺或網站:首先,您需要登錄到提供質檢報告的平臺或網站。這可能是您購買商品的電商平臺、制造商的官方網站、第三方測試機構的網站等。
2.找到相關商品或服務:在平臺或網站上找到與您所需的質檢報告相關的商品或服務。可以使用相關的搜索功能或導航欄進行查找。
3.查找質檢報告:在所找到的商品或服務頁面上,查找與質檢報告相關的選項或鏈接。這通常位商品詳情頁或相關服務頁面的底部,可能是一個按鈕、鏈接或標簽。
4.下載電子版:點擊或選擇相關的質檢報告選項或鏈接,通常會彈出一個對話框或頁面,提供下載或查看質檢報告的選項。選擇下載選項,可能需要同意相關條款或填寫一些相關信息。
5.保存文件:完成下載后,選擇將質檢報告保存在您設備上的文件夾或目錄中。可以選擇一個易于找到和訪問的位置,以便隨時查看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的下載步驟可能會因平臺、網站和服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果您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建議查閱相關平臺或網站的幫助文檔或與客服聯系,以獲取更具體的指導和支持。
1.質檢報告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2.首先,需要明確電子產線的質檢目的和標準,例如檢查產品的外觀、功能、性能等方面。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質檢,記錄下每個環節的檢測結果和問題。最后,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3.在質檢報告中,可以,比如對于常見的質檢問題進行和分析,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還可以對未來的質檢工作進行展望,提出進一步改進的建議,以提高電子產線的質量和效率。
第一步:客戶提供產品圖片及申請表。
第二步:根據提供資料進行報價。
第三步:客戶確認報價后,簽訂立案申請表及服務協議并支付全額項目費,并準備好測試樣品。
第四步:客戶安排郵寄樣品到實驗室測試。
把《質檢報告》弄成電子版可以這樣操作:
使用計算機連接掃描儀完成——
:設置掃描儀掃描件保存格式(jpg、pdf)及掃描分辨率,保存掃描設置。
:啟動掃描儀,將《質檢報告》逐頁進行掃描,保存掃描件在計算機桌面;
:打開計算機中的Word文檔,形成一空白文本。利用文本中的“工具欄”插入—“插入圖片”,逐頁將掃描件圖片插入文本中。調整圖片大小、調整對比度。預覽文本,保存文本。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